當年在急症室工作的時候,流傳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患有疑病症的病人,經常因為頭痛到急症室求診,並要求「照腦」。由於根據病歷,這名病人在短期內已多次進行電腦掃描,於是醫生取出電筒,真的就用電筒幫她「照一照」。當然這只是笑話一則 。其實頭痛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,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,超過一半的人受到頭痛影響 ,那是否所有頭痛患者都需要「照腦」呢?
三大類型頭痛需特別留意
確實,並不是所有頭痛個案都必須立刻進行影像檢查,但有些時候,及時的影像檢查有助更早確診情況,避免病情隨時間惡化。那麼,醫生會在什麼時候建議進行影像檢查呢?當遇到以下幾種情況,就需要特別注意。
1️⃣ 突發性嚴重頭痛:當出現任何突發的嚴重頭痛,主要擔心是由血管問題引起。出血性中風、血管瘤破裂等,都可以引致髗內壓力上升,令患者突然出現嚴重頭痛。而因髗內壓力上升而導致的頭痛均屬結構性問題,較為令人擔心。
相關帖子 👉🏻
2️⃣ 長期出現的頭痛:一般的壓力性頭痛屬於功能性頭痛,即沒有涉及腦部結構性問題,一般因壓力或欠缺充份休息而引起。痛楚通常在休息後都會改善。這類患者在進行影像檢查時,檢查報告顯示腦內沒有病變或異常。但如果頭痛長期出現,就應該求醫進行檢查以找出頭痛的根源。這類長期頭痛個案很多時候也需要進行影像檢查,因為很多腦部病變,例如腦部腫瘤,也會導致頭痛 。
3️⃣ 中年以後才出現的頭痛:隨着年紀增長,各種腦部病變出現的機率也隨之提升,所以如果年輕時沒有頭痛問題,而年屆中年時突然出現頭痛,就更值得進行影像檢查,以排除腫瘤、積血等嚴重問題,並找出真正的病因,以對症下藥。
及早求醫提供足夠資訊助醫生斷症
不少人誤以為頭痛只是都市病,因面對太大壓力或睡眠不足而引起,因此不以為意,認為只需休息一下便可以。而部分人或自行服用止痛藥以紓緩症狀,甚至「越食越多」亦未能有效紓緩頭痛。其實,頭痛的形成可以有很多原因,如持續出現症狀或頭痛嚴重,應及早求醫,透過合適檢查找出病因方為上策。現代的影像檢查技術先進,是診斷和處理頭痛的其中重要一環 。
當患者因頭痛而求醫時,醫生會先透過問症了解頭痛發生的頻率及嚴重程度、頭痛時的感覺、頭痛發作前有否進食可能誘發頭痛的食物等等。如果頭痛伴隨有其他病徵,例如:噁心、手腳無力、走路不穩、視力模糊等情況,緊記一定要告訴醫生,因為充足的資訊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情形,考慮是否需要進行相關的影像檢查,如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等。
頭痛有機會是嚴重腦部病變的警號,因此如出現症狀,建議諮詢醫生的意見,如有需要可進行進一步檢查,以排除嚴重疾病,有助對症下藥減輕症狀帶來的困擾,亦可釋除擔憂。
撰文: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
